营销创意很难坚持下去,那就试试这6招吧!

桂林seo半杯酒博客

现在的营销,在战略上统一是根本保证,也就是所谓的战略不对,努力白费。

但在战略上的统一之外,更多的是要在创意上取胜。就是这些外行人看起来不做什么实事的营销创意,有的人能轻松的抓住用户的心,有的人却抓耳挠腮也想不出任何的结果。

其实,只要学会一些方法,我们的营销创意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并且能让我们的营销产出持续不断的粘性。

更多的时候,或许只是我们没有用对方法,又或者说没有去深度的思考,没有去总结。我们平时看到在台上的经验分享者,分享的内容一部分运营的经验,另外一部分是则总结别人的经验。毕竟,营销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对错,能促进销售导向的,都是好营销。

那到底改怎么做呢?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标题:

要小心了!有位朋友的朋友在酒店被偷了肾!

你或许也相信在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筑就是万里长城

可乐能腐蚀人体骨骼,我们的大脑只使用了10%.....

与此同时,我们却记不住上周例会上领导的安排,昨天看的那本书里写的是什么,上次参加培训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让创意产生黏性的核心问题:什么样的观点或创意,才具有强有力的黏性,从而能被他人牢牢记住?


  • 1、简单原则:核心+精炼

找到营销创意的核心,并用精炼的话语将它表达出来。

比如:

1、王老吉:怕上火,喝王老吉。

2、五谷道场方便面:非油炸,更健康。

3、《微型计算机》的口号:我们只谈硬件。

  • 2、意外原则:引起注意+维持注意

让营销创意有粘性,最忌讳的是平淡无奇,而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方法最基本的方式就打破常规。

比如:

1、网上流传的海底捞各种出乎意料的个性化热情服务。

2、曾经在新浪微博上流传的支付宝段子:其实交学费应该用支付宝,成绩出来了再确认支付,好评差评看个心情。挂了科就他妈的申请退款。

  • 3.具体原则:帮人理解记忆

抽象的东西很难让人理解和记住。研究表明,人们更擅长于记忆具体化、形象化的名词,而不是抽象的名词。

如“海底捞的服务非常棒”是抽象的,不容易记忆,而“海底捞的员工为顾客做美甲、擦鞋”是具体的,是易于记忆的。

比如:

1、中国移动将自己的客户群分为三类:商务人士(全球通)、学生(动感地带)及普通大众(神州行)。它产品设计、营销活动都是围绕这三类目标客户进行针对性的运营。

2、香飘飘一年卖出七亿杯奶茶,杯子连起来可饶地球两圈。

  • 4.可信原则:让人愿意相信

这个有点废话了,可信当然重要,关键是怎样让人觉得可信?

一.来源可靠。比如说专家言论,权威人士的发言,各领域的红人。或者反权威,让普通人站到第一线。

二.细节力量。为什么小说要写那么多细节啊?主要是为了营造环境,让人堕入虚构世界。

三.不要迷恋数据本身。统计数据无法产生黏性,统计数据本身没有意义,重要的是阐释。

四.“吸纳特拉测试”。如果你在那可以成功,到哪都能成功。简单说,就是履历证明,或者说案例。

五.可验证性。让受众可以验证,邀请他“自己去看”。

  • 5.情感原则:使人关心在乎

很多营销创意都采用了把创意本身和已经存在的情感联系起来的战略,或者抓住个人兴趣、锁定身份。

这种策略都十分有效。

1、情感联系:研究显示人们更愿意为具体的个人捐助,而非为抽象的理由捐助。

比如国内的希望工程在当年就选择了“大眼睛女孩”作为代言人,从而受到很好的捐助效果。

2、抓住个人兴趣:公司不能太注重强调产品的特征,而不是强调能给顾客带来什么好处。

如几年前陈欧的“我为自己代言”,就是将个人兴趣与聚美广告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 6.故事原则:使人行动

故事有模拟和鼓舞的双重力量。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需要用创意来激发这些力量,我们只需要准备好发现生活中每天产生的好东西。

现在任何一个公司都要有一个所谓品牌故事,可见故事的重要性。

故事提供了模拟,并提供了启发。故事既是娱乐也是学习。我们都需要故事。

为什么心灵鸡汤会这么流行,就是因为它的固定格式就是通过小故事来讲道理,并且具有启发性。

加强练习以上这六个原则,我们也能创造出更有黏性的营销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