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残酷物语:多家区块链公司跑路 密度或是近年之最

桂林seo半杯酒博客

当回家过年的年轻人逃离家乡重返北上广时,区块链行业也迎来了2018年的第一波大逃亡。

在这个由信仰、激情、资本、贪婪和罪性交织的领域里,泡沫在不断扩大的同时,裂缝也随之显现。

仅仅在农历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多家公司爆出跑路丑闻,从密度看堪称近年之最。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从最核心的交易所到产业链触角媒体,跑路公司波及品类甚广。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场生死逃亡中,区块链公司如何上演跑路的48000种可能。

知名交易所春节“第一跑”

在产业链上谋取暴利的交易所,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触动投资者们的敏感神经。

2018年2月21日,美国当局秋后算账,逮捕了已关闭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tFunder的创始人蒙特罗尔,指控他及其公司涉嫌欺诈——历时5年的追捕显然引发了美国市场的焦虑。

根据卷宗,早在2013年,有黑客利用BitFunder编程代码中的弱点攻击,从WeExchange中提取了6000个比特币。

在遭受黑客攻击后,蒙特罗尔并没有披露该信息,反而继续招揽用户,并利用新用户存进来的比特币来支付用户的提币请求。

而在随后SEC的调查中,蒙特罗尔矢口否认黑客已经成功攻击漏洞,并提供了关于比特币偿付的虚假信息。

2013年11月初,WeExchange钱包出现提币困难,蒙特罗尔以技术问题来搪塞,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被黑客攻击比特币被盗后,BitFunder没有足够的比特币满足用户的提币需求。几天后,BitFunder宣布关闭。

如果说被黑客攻击和监守自盗是中心化交易所天生的弊端,那么去中心交易所以德(EtherDelta)的跑路则狠狠扇了去中心化交易所拥趸们一记耳光。

2月21日,有人发现去中心交易所以德平台网站停止交易。随后其代币价格直线下降,已跌至0.00044美元,众多投资人纷纷要求退币维权。

据悉,以德停止交易的原因在于内部股权纠纷。

由于中心化世界犬牙交错的利益本身并不会因为去中心化技术改写,以德的结局难免令人唏嘘不已。

在市场上募集到以太币后,其CEO陈军本应按照规定将代币公开向市场分发,然而团队中有人为获取更大利益,凭借手里的代币作为筹码与团队讨价还价。

还有人为了快速获得资金而提前发币。

以德主要创始人Zack的技术团队,卖掉平台获得了一部分资金之后,将以德项目分叉出一个新的“ForkDelta”交易平台。

此后以德币本就混乱波动的市场便一发不可收拾,行情一跌再跌。

在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陈军有意推翻第一次众筹,更换团队推出新一轮众筹,发行新的货币edg。

这直接造成了原先的合伙人和私募人由于对股权划分的问题不满,导致了该项目严重破发,停止交易。而陈军本人目前已联系不上。

实际上,交易所跑路事件并不罕见,但是去中心交易所跑路还是史上第一次。

有人认为这是区块链雪崩的前兆,头顶去中心化技术光环的交易所的倒闭,或许会唤醒沉浸在盲目信仰中的投资者们的理性。

演员“精分”上演破发风云

转瞬即逝的流星雨给人们带来浪漫幻想的同时,也带来了眼泪和哭泣。

自区块链这个行业诞生起,从不缺乏像流星一样一扫而过的项目。2018年伊始,这个行业如同迎来了一场流星雨,很多项目上线不久便严重破发,而后爆出项目方失联,如同流星划过天际,找不到痕迹。

2018年1月,基于以太智能合约协议的MXCC超级明星横空出世。

1月27日,MXCC在香港尚亚交易所正式上线,以0.2元开盘,据悉私募价格是2.4元左右,上线伊始严重破发12倍。

投资者集体讨伐纷纷要求退币。

事实上,MXCC官网域名为http://superstarchain.org/。经阿里云域名查询,此域名注册于2018年1月9日,而超级明星项目的私募发起日,是2018年1月11日。

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超级明星”项目方完成了底层代码架构、白皮书撰写、以及私募和未来的总体规划,半个月后于交易所上市,然后上市即破发。

“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无独有偶,自称是一个专注于影视领域去中心化区块链应用的影视链MDC, 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堂而皇之上市交易。1分左右的价格,24h交易总金额达到近43万。

然而, 其官网显示的工程师经调查发现竟是一名加拿大演员,且一人分饰多角。

据投资者爆料,影视链是一个没有代码、也没有所谓的区块链技术,直接在以太坊基础上创建的无成本虚拟币,几十分钟就可以全部完成。

打开MDC官网查看白皮书,确实未发现该项目在技术层面有任何描述和实现。

MDC其实是一座空中楼阁。

此外,2018年2月4日,ARTS上交易所后,因代币价格跌破发行价,被投资人联合举报涉嫌诈骗。

这不禁引人质疑,如此空气项目是如何通过交易所上线的?在投资者追讨的“血汗钱”中,交易所难道没有一丝责任?

“无冕之王”卷钱蒸发

2018年2月12日,区块链媒体“六点公会”被爆拿钱跑路,约40人损失309个以太坊,合计人民币约三百万。

这家自称为综合性区块链媒体的公司创立于2017年9月。

彼时,监管部门刚刚对ICO 行为采取了严厉打击。各种ICO平台纷纷倒闭,各类ICO项目依次出逃。

但此举并未将鱼龙混杂的ICO项目腰斩,它们犹如断尾逃生的壁虎,从地上逃到地下之后迅速历劫重生。

自此,区块链项目开启了他们在地下的野蛮生长。

于此时成立的六点公会正是此时“应运而生”。

ICO渠道被堵之后,项目方必然将融资的目光转移到私募一环,同时,国内投资人对ICO的狂热情绪正无处释放。

六点公会于此时用QQ群、微信群、电报群等社交平台承接了他们的疯狂,大张旗鼓以媒体之名行代投之事。

他们用专业的团队形象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网站通过https数字证书加密,且网站较为正规,有币种分析,而且现在代投有网站的还是很少的。” 受害人林川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

20多人的电报群在2天之内暴涨到500百人已属寻常。

耐心的客服、严格的代投制度、专业的营销手段都是使投资者放下防备心产生信任的手段。

就在看起来一片祥和的氛围中,2月12日凌晨一点,六点公会所有电报群删除、网站删除、涉及人员账号删除,整个公司凭空蒸发。

投资者后知后觉,有人推测,以其专业的表现,六点公会有可能是投资公司的背景。

在卷款携逃的行列中,六点公会并不孤独。

最近,在有“自杀之都”之称的立陶宛共和国,一个名为Prodeum的ICO项目网站既没有宣称被黑客攻击,也没有发布任何系统临时维护的声明,所有的网站和社交平台内容同样在一夜之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好像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样。

据国外消息称,Prodeum是一家来自立陶宛的初创公司,按照白皮书描述,该公司将利用以太坊区块链技术革新水果和蔬菜产业,并且声称已经与国际生产标准协会(IFPS)进行了讨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8天,该公司就将所有内容全部下线卷钱跑路,只留下一大批投资者四处维权却无功而返。

凭空蒸发的项目,不计其数。

2018年2月7日,区块链游戏“青蛙dog”相关人士证实,其开发人员卷款跑路,将股东钱全部卷走。

2017年年末,名为“Confido”的ICO项目,发行一种叫作“CFD”的代币,并声称“提供安全的,去信任的虚拟加密货币支付”,在募集三十四万七千美元后,其发起人携款人间蒸发。

相比转瞬即逝的流星雨,这些来去匆匆的项目更像呼啸而过的龙卷风,徒留投资者们嘶吼着于风中凌乱。

地狱样本:蹭热度导致退市

曾经凭借区块链受益,如今也因区块链蒙难。

节后开工伊始,美国纳斯达克向长岛区块链公司(前身为长岛冰茶,纳斯达克代码:LBCC)发布了退市决定。

通知函中表示,长岛区块链是最近处于“区块链热潮”中的上市公司之一,因其涉嫌误导投资人,因此决定要求该公司股票退市。

这是一个靠蹭区块链热度一飞冲天又跌入地狱的典型样本。

长岛区块链原名长岛冰茶公司,是一家饮料厂商。去年年底,公司宣布更名为“Long Blockchain Corp(长岛区块链)”,并将业务重心转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业务。

该消息公布后,长岛区块链股价曾一日暴涨 183%,至每股7美元以上,市值一度达到 6740 万美元。

但好景不长,被纳斯达克宣布退市之后,公司股价已经下跌了一半以上,徘徊在 3 美元左右。

长岛区块链对此不服,已经提出希望继续挂牌交易的申请。

但糟糕的是,长岛区块链的区块链业务似乎发展得并不顺利。该公司 1 月初曾宣布,将斥资 420 万美元购买 1000 部比特币挖矿机。但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这一计划。

在放弃这一计划之时,该公司曾表示,依然相信数字加密货币,将继续探索其他选项,包括与区块链创业公司 Stater Blockchain 合并。

如今,在接到纳斯达克摘牌警告后,不知道长岛区块链还有什么资本与 Stater Blockchain 谈判,除非其重新回归饮料业务。

像这样无功而返的案例,并不仅仅发生在美国。

去年11月13日,当时还叫坪山茶业的区块链集团突然空降三高管,随之,坪山茶业立马开始了一轮资本运作。

2017年11月20日坪山茶业更名为“区块链集团”, 公司股价盘中一度涨近50%。

名为区块链集团,但其主业还是茶叶。看近年来坪山茶业连续亏损六年的业绩便可知,更名蹭区块链的热度或许只是为了改善债务问题的手段。

但该公司未曾料到的是,债务还没来得及还完,与区块链相关的新业务还未来得及开展,区块链资金的狂潮仅仅与之打了个照面,刚来又去,曾经因为更名股价大涨50%,结果未到半个月就被打回原形持续走低。